中評社天水6月22日電(記者 盧哲)2025(乙巳)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21日在甘肅省天水市舉行。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率台灣青年出席。中評社記者的鏡頭追隨著馬英九,見證他首次赴陸祭拜伏羲,時而微笑、時而肅穆的過程。馬英九在典禮後對記者感歎,帶著台灣同學們一起參與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感到意義非凡。
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以“賡續文脈凝聚力量、傳承智慧永勵後人”為主題。大典定於上午9時50分在天水伏羲廣場正式開始。約9時30分,身穿深色西服、佩戴了統一的金黃色儒襟的馬英九,與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宋濤一同抵達伏羲廣場。從大門開始,鑼鼓齊鳴,道路兩邊的舞者跳起當地特色的舞蹈以示歡迎。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洛桑江村、全國政協副主席楊震走在隊伍的前面,馬英九與宋濤並排隨後而行。在入場過程中,馬英九一路面帶微笑,給沿途的舞者“點讚”、與出席的嘉賓代表點頭、揮手致意。
上午9時50分,公祭伏羲大典在天水伏羲廣場正式開始。此時,巨型金裹紅的祭祀牌在藍天映襯下耀眼矚目,幾百名嘉賓代表在台下有序站立。馬英九等站在嘉賓第一排,表情肅穆。
現場鐘鼓齊鳴,禮樂鏗鏘。大典共有全體肅立及起樂、擊鼓鳴鐘、恭讀祭文、鞠躬敬祭、樂舞告祭、敬獻花籃及謁廟拜祖6項儀程。在樂舞告祭等儀式結束後,海內外代表有序進入伏羲廟。馬英九同宋濤進入伏羲廟,拜謁祖廟,敬獻花籃,寄託追思與尊崇之情。
約一小時後,結束大典儀式,馬英九帶著“大九學堂”的台灣同學笑容滿面地來到媒體面前。
馬英九站定等待同學們都聚攏在他身後,面向媒體說:今天,我帶著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的台灣同學們,一起來到甘肅天水參與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我感覺到意義非凡。這不但是中華民族追本溯源、尋根問祖的優良傳統,更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年輕人體驗中華文化與中華文明,在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身上的深刻影響。
馬英九說,伏羲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為《史記》中的三皇五帝之一,有“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之稱。伏羲不僅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紀事”的歷史,在古代被視為人文始祖,深刻影響了後世的民間信仰體系。祂遺留下來種種成就,標誌著中華文明的開始。我們中華民族能有今天的進步與成就,必須飲水思源,感念著中華始祖對我們後世子子孫孫的深遠啟發。
“慎終追遠、飲水思源,原本就是中華民族建立數千年優良傳統的重要根源,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馬英九說,我去年也帶著“大九學堂”的台灣同學到陝西祭祀軒轅黃帝陵,黃帝和伏羲氏同樣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始祖,當時整個過程如同今天一樣,莊嚴肅穆,感人萬分,有一位台灣同學告訴我:“參加完這場公祭大典,我感受到靈魂受到深深的震撼!”我聽到這位同學的話,感到非常欣慰。
馬英九表示,大部分的台灣人對中華文化與民族認同,都有極其堅定的信念,這也是台灣人民美德的一部分。即使過去台灣曾被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仍堅持身為炎黃子孫,保有中華民族的主體性和尊嚴。“大九學堂”的同學雖然年紀不過二十來歲,但是中華文明的宏大深遠影響,以及對中華民族的飲水思源,已經深刻在他們的血脈裡。
“我這次率領‘大九學堂’參與公祭伏羲大典,就是希望藉此再度表達,台灣人對傳統中華文化尊宗敬祖的重視,也讓更多人瞭解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馬英九說,“同時我也期許海峽兩岸的年輕人,能夠透過參與祭祀中華人文始祖的莊嚴儀式,更深刻感受到中華文明對我們當代的意義,以及身為炎黃子孫的驕傲,進一步能攜手合作,共創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
本次公祭伏羲大典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天水市人民政府承辦。包括台灣同胞240多人在內的海內外約750名嘉賓代表參加現場祭典。據悉,當日海峽兩岸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同時在台灣新北市舉行,這是兩岸連續第12年共同舉行祭祀伏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