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共祭伏羲聖帝 王金平:體現文化匯流與心靈連結的價值

 

一年一度「伏羲聖帝三獻大典」今天(21日)在新北市三重先嗇宮隆重登場,恰逢端午時節,各地伏羲信仰團體與文化人士共襄盛舉。中華文化歷經五千年薪火不絕,奠基於人文初祖伏羲所開啟的文明序幕。此項重要祭典,不僅延續對華夏始祖的尊崇,也深化社會大眾對伏羲精神的理解與認同。

兩岸自2014年即開始於同步於6月21日舉行伏羲祭典,形成「兩岸同時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重要文化盛事。甘肅天水作為伏羲祖庭,也在今天舉行隆重儀典,與台灣三重先嗇宮遙相呼應,展現兩岸同根同源、共祀共祖的文化共鳴,為中華文化注入團結與和合的新力量。

主辦單位今年特別邀請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親自擔任主祭官,另由先嗇宮董事長、前中國國民黨秘書長李乾龍與台灣中華伏羲協會理事長張馥堂擔任分獻官。多位政界與文化界人士亦蒞臨參禮,包括周康生中將、新黨主席吳成典、人民最大黨主席許榮淑、新北市三重區區長王坤南、新北市議員王威元等數百人共襄盛典,場面莊嚴而溫馨。

祭儀於上午9時50分準時啟動,象徵伏羲九五至尊的崇高地位。活動開場由三重區興穀國小幼兒班獻唱《伏羲頌》,童聲悠揚,為大典增添文化氣息。在莊嚴樂聲中,主祭官王金平率陪祭者向伏羲聖像敬獻鮮花與供品,依儀完成三獻大禮,現場肅穆感人。

王金平致詞指出,伏羲被尊為太昊,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頭,祂制定八卦、教民耕漁、開創人文。他強調,希望透過公開儀典讓伏羲精神在台灣持續生根發芽,也延伸至全球華人社會心靈深處,凝聚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

王金平進一步表示,伏羲大典不僅是宗教儀式,更是族群文化與心靈的對話。今年兩岸同步共祭,正體現文化匯流與心靈連結的價值。透過此形式,不僅促進彼此理解、情誼交流,更共同為和平、和諧與安定祈願,展現信仰與社會文化的良性循環。

新北市三重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指出,伏羲的創造力與犧牲奉獻,是時代所需的重要價值。透過大典不僅緬懷祖德,更是教育與啟發的行動。他呼籲各界攜手守護這份文化遺產,並推動進入校園與社會,讓伏羲智慧在當代社會發揮積極影響。

台灣中華伏羲協會理事長張馥堂分享,伏羲文化是華夏民族深厚的根脈,透過對其事蹟與精神的學習,讓現代人重新認識自身的文化定位與身分認同。他強調,兩岸共同舉行伏羲大典,是對民族文化血脈的珍視與守護,這份精神資產屬於全體炎黃子孫,更是未來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石。

 

Loading

Signing-in 3 seconds...

Signing-up 3 seconds...